加入书架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

小说全集网 -> 玄幻魔法 -> 大宋的天空

章节目录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三章 扳倒最后一根柱子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香气,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。屈原在《楚辞》里歌道: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。

    文人四大雅事:焚香、点茶、挂画、插花。大隐隐于市,这四般闲事,是文人士大夫在追求隐逸雅致的生活时,自然滋生出的一种休闲行为,经过历代好事者,不断地推敲打磨,传承发扬,逐渐成为中国雅文化和精致生活的标准典范。

    女英不但貌美如花,精通琴棋书画,尤好焚香,还能自出巧思制造一些焚香的雅器。“闲坐印香烧,满户松柏气”,女英坐于其中,在这氤氲的云雾中,望去宛如仙子下凡。

    帐中安寝时,女英用鹅梨蒸沉香,用沉香一两细锉,把十只鹅梨研磨成汁,置于银器内,将梨汁蒸干即成。借着沉香袅袅的氤氲在床帐中慢慢上升,伴着一丝清淡果香,叫人怎能不安睡?女英还为其取名曰“鹅梨帐中香”。

    雅人雅事雅器带来的慢生活,让李煜对女英的恩宠甚至超过了大周后娥皇,大周后没了,女英成功上位,完全填补了李煜的情感空间,宫内皆称女英为“小周后”。

    由于女英年龄太小,未到出嫁年龄,就被李煜留在宫中“待年”。“待年”,也就是等人来提亲,国主的情人,又有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敢来提亲。

    乾德三年(965)十月,钟太后病逝,李煜要为母亲守孝三年。开宝元年(968),李煜的母丧期满。这一年,“小周后”十九岁,为了能够让女英名正言顺地晋升国后,李煜迫不及待地宣布迎娶女英。

    李煜和“小周后”女英,绝对是南唐最吸粉的两位绯闻人物,那些发生在皇宫里的姐夫和小姨子的风流韵事,早已在金陵城传得沸沸扬扬,尽人皆知。

    国主娶媳妇,这么吸人眼球的大新闻,搞得金陵城万人空巷,大家都想一睹小周后的花容月貌,更想一观国主的真容。迎亲这天,天还未亮,整个金陵城万人空巷,街道两旁、树上、院墙上、屋顶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,大家都想领略一下皇家迎亲的浩大场面。

    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,却发生了一件乐极生悲的事情,有一栋老旧的房屋,由于屋顶站立的人太多,发生坍塌,导致很多人被埋在里面,死于非命。

    女英名正言顺地成为南唐“小周后”,李煜也终于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一个坚实的承诺。

    ◆ 绝代风华

    李煜让人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小周后的宫殿墙壁,用玳瑁做钉子,用绿宝石镶嵌窗格,窗子糊着红罗纱。

    李煜还在殿外种满了梅花,在花间设置了几处彩画木亭,只能容纳二个人入座,供他和小周后二人在此赏花饮酒。

    小周后喜爱绿色,艳妆高髻,青碧华裳,群裾飘扬,逸韵风生,飘飘然有出尘之气质,望之如神仙中人物。妃嫔宫女便都争相效仿,无论胖瘦,南唐宫闱尽着碧色衣裳,大有东施效颦之嫌。

    《宋史?南唐世家》载:李煜有一妃子染成了一匹绢,夜间忘了收取,被露水所沾湿。丝帛因为沾上露水,起了变化,竟然染出了很鲜艳的绿色。李煜与小周后见了,觉得甚好,后来大家都按照此法,以露水染碧为衣,并且把这种绿色叫做“天水碧”。

    “杨柳南朝树,芙蓉北苑妆”。大宋户部尚书陶谷《清异录?妆饰》载:后主李煜将建阳进贡的茶油花子,制成花饼,或大或小,形状各异,令宫嫔淡妆素服,缕金于面,用这花饼,施于额上,名为“北苑妆”。

    妃嫔宫人,缟衣素裳,鬓列金饰,额施花饼,行走起来,衣袂飘扬,远远望去,好似月殿嫦娥,广寒仙子下凡一般,别具风韵。

    小周后与后主李煜日夕研究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,消遣时光。

    他们将茶乳作片,制出各种香茗,烹煮起来,清芬扑鼻。李煜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,通统汇集起来,或烹为肴馔,或制成饼饵,或煎作羹汤,多至九十二种。皆是芬芳袭人,入口清香。

    李煜对于每种肴馔,亲自题名,刊入食谱。命御厨师将新制食品配合齐全,备下盛筵,召宗室大臣入宫赴筵,名叫“内香筵”。

    夜里,李煜不点蜡烛,宫殿都悬挂着夜明珠,到了晚上,夜明珠放出的光如同白昼。

    南唐深宫之内,李煜和小周后,二人势必将这人间浪漫进行到底。

    戏子误国,娱乐至死,伪娘灭族。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喜欢这种嘻哈的浪漫,一个国家如果只是轻歌曼舞,歌舞升平,伪娘遍地,那么离最危险的时刻也就不远了。

    男人要有阳刚,要更爷们儿一点,赵匡胤就属于那种人狠话不多,话糙理不糙的一代帝王。相对于李煜,他更讲究实用主义,焚香插花实现不了国家一统,也不能解决百姓温饱,如此靡靡之乐,在大宋的龙庭,难觅踪影。在收复了后蜀之后,赵匡胤又将目光投向了南汉。

    ◆ 降尊认怂

    大宋开宝三年(970),赵匡胤在讨伐南汉之前,诏告李煜:你给刘鋹写一封信,劝他马上投降。愤怒至极的刘鋹撕毁了李煜这封堪称最牛掰的劝降信,扣押了南唐的使者,回信李煜,把他臭骂了一顿。

    开宝四年(971)二月,赵匡胤灭南汉,平定岭南,之后屯兵汉阳。

    《史记?项羽本纪》中,樊哙曾对刘邦道:“大行不顾细谨,大礼不辞小让。如今人方为刀俎,我为鱼肉,何辞为。”如今的南唐就是大宋嘴边的一块鱼肉,只要想吃,随时可以拿去。

    李煜万分恐慌,找不出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,只能搬出他善用的认怂战术,向赵匡胤上表,祈求赵匡胤怜悯,能够保存住南唐的国号。

    李煜又都有哪些怂操作呢?

    一、“会岭南平,煜惧,上表,遂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,唐国印为江南国印。”李煜上表,请求去除国号“唐”,自己将“唐国主”改称为“江南国主”,唐国印为江南国印。赵匡胤同意。

    二、“上表请所赐诏呼名,许之。”

    一般长辈给晚辈写信的时候都是直呼其名,李煜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,大宋皇帝以后再给李煜写信下诏,可以直呼其名,比如:李煜(收)、李煜(亲启)等,以求降低自己的身份。赵匡胤同意。

    三、“煜又贬损制度,下书称教”,改名中央机构。

    为了避讳正朔,显示自己对大宋的彻底臣服,李煜继续贯彻“降制示尊”基本国策,主动降低自己的政权级别,放弃尊严,只求能够偏安一隅、苟且偷安。

    开宝五年(972)正月,李煜下令把政权降格,他下的书不称“诏”,改称为“教”;把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了称呼,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、御史台改称司宪府、翰林改称文馆、枢密院改称光政院。

    四、“降封诸王为国公,官号多所改易。”

    将南唐诸王的称号降称为“公”,自己的弟弟李从善,从郑王降为楚国公。

    五、摘除皇宫宫殿象征皇权的鸱吻。

    龙生九子,鸱吻是龙王的儿子,又叫鱼龙,是鱼和龙的结合体,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,能喷浪降雨,可避火灾,驱除魑魅。从汉武帝时起,建造宫殿时都会放上鸱吻,古代惯例是:鸱吻只能是皇帝用,百姓家绝对不能用。

    中主李璟时,虽然嘴上说臣服后周,但金陵台殿的殿脊的兽头都设有鸱吻。李煜继位南唐国主后,—听说大宋使者要来了,李煜就命人搬梯子上房将殿脊的鸱吻撤去,使者走后再把殿脊的鸱吻复原。这次,李煜下令撤去鸱吻,不再使用。

    六、由穿黄袍改成穿紫袍。

    古代的皇袍是黄色的,黄色也是皇家御用颜色。大宋官员的官服是紫色的,—听说大宋使者要来了,李煜赶紧换上紫色的官袍,宋使一走,李煜把衣服再换回来。

    七、金鸡成怪鸟。

    按照金凤颁诏的礼仪,凡遇新帝即位、国家庆典、皇帝结婚、册立皇后,都需举行颁诏仪式。届时,皇帝要在皇宫城楼的大殿上宣布圣旨,然后将诏书放在一只金鸡的嘴里,顺墙送至城下,礼部官员在城下跪拜迎接,然后用快马分送至全国各地,布告天下。

    现在李煜尴尬了,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皇帝,而是“江南国主”,这种“金凤颁诏”,赵匡胤可以有,李煜不可以有,再使用这种金凤颁诏的仪式,就是“僭越之罪”。

    大宋使者在宫殿前发现了这只“大金鸡”,报告给了赵匡胤,赵匡胤很生气,就质问南唐的使臣陆昭苻,陆昭苻立刻辩解道:“陛下,此非金鸡乃怪鸟耳!”

    一听此言,赵匡胤禁不住笑了起来,这件事情也就算糊弄过去了。李煜听闻此事,“吓死宝宝了”,赶紧命人把这只金鸡收了起来,再也不敢使用。

    八、“长春节,别贡钱三十万,遂以为常。”

    开宝五年(972)二月二十六日,李煜派遣他的七弟郑王李从善到东京,为赵匡胤过生日。这次他给赵匡胤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,还有贡钱三十万贯,这事以后都成了惯例。

    赵匡胤也不客气,照单全收,还趁机将李从善留在了东京,晋封他为泰宁节度使,在汴阳坊赏赐一处大宅院,李从善挂职留宋,实际上给扣下来当了人质。

    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入京道谢,冯延鲁到了东京后,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,就匆匆无功而返。

    这年年底,李煜又给赵匡胤送去了年货,“煜又贡米麦二十万石。”

    这一系列弱爆了的降尊操作,让南唐国主李煜,已经卑微到尘埃里去了。他完全不顾及君王的脸面,只为告诉赵匡胤,自己已经跪拜在您大宋天子的脚下,无意与大宋作对,幻想能博取赵匡胤的同情,一心只想做大宋的附庸国,让大宋找不出任何借口来攻打南唐。

    政治不是小孩过家家,赵匡胤的心思李煜永远不懂。南唐改改名字,进点贡,雄才伟略的赵匡胤丝毫不会看在眼里,他要做千古一帝,他要天下大一统,让全天下都姓宋。

    有商人向李煜告密,说宋军在荆南建造战舰千艘,南唐形势危急,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大宋战船,李煜怕惹火上身,一点不敢造次。

    被国事折磨得焦头烂额的李煜,只有在小周后的柔情蜜意里,才能寻找到一丝生活的乐趣和快感,有时他也和臣子们一起饮酒买醉,麻醉自己。

    据不完全统计,李煜从继位到公元973年(大宋开宝六年)的十三年时间里,一共向大宋进贡了金器不少于五千两,白金不少二十万斤,银不少于二十万两,钱不少于三十万贯,绫罗绸缎不少于二十五万匹。

    连年的进贡,让本属富裕的南唐,最后只落得“帑藏空竭”,有时竟然连贡品的钱都凑不齐了。

    ◆ 自废武功

    有句话叫“墙倒众人推”,李煜属于“墙不倒自己推”的那种类型。

    大宋开宝三年(970),当大宋和南汉正在鏖战之际,镇守武昌的镇海军节度使林仁肇向李煜密奏道:“如今大宋在淮南的各州的守军不多,兵力很弱,宋国这几年又连年用兵,平定西蜀、荆湖、岭南,往返数千里,士卒早已疲惫不堪了,这正是兵家所说的可乘之机。陛下只要给臣数万兵马,臣出兵寿春,渡过淮河,占据正阳,一举夺回咱们的江北故地。”

    林仁肇,建阳(今福建南平)人,身材魁梧,生性刚强坚毅,武艺高强,臂力过人,身刺猛虎纹身,人称“林虎子”。原是闽国裨将,闽国灭亡后,赋闲在家,后入仕南唐。

    显德三年(956年),后周军攻打淮南时,中主李璟任命林仁肇为将军,让他率偏师救援寿州。周军建成正阳浮桥,扼住南唐援军的进路。林仁肇亲率一千名敢死士,用船载着柴薪,乘风放火,欲焚毁浮桥。不料,风向转变,后周军大将张永德乘机进攻,唐军大败。林仁肇单人独骑殿后,掩护大军撤退。

    正阳桥头,林仁肇挥舞着丈八蛇矛枪,恰似张飞张翼德再世。张永德见有人拦路,忙拈鹊画弓,急取雕翎箭,连发数箭,均被林仁肇挥矛磕开。

    英雄惜英雄,张永德不忍伤他,言道:“唐军有如此能人,不可轻进!”遂不再追击。此战,林仁肇赢得了“南唐第一虎将”的美誉,被拜为镇海节度使。

    见李煜没有下文,林仁肇又上表道:“陛下,您不要再犹豫了,如果您还有什么顾虑的话,当我起兵后,您立刻宣布我带兵造反了,这样的话,如果臣成功了,功在社稷,利在国家,臣若兵败,陛下便灭我满门,以此表示陛下并不知情,对宋朝没有二心,您看这样行不?”

    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,眼见大宋蒸蒸日上,江南国势日颓,李煜仍然不敢越雷池半步。

    “大朝附庸,安敢加兵?大宋我们惹不起!”他拒绝了林仁肇的自强之策,诏令:“你千万不要胡来,这会连累到国家的。”

    为了防止林仁肇胡来,李煜把林仁肇调到南昌,任命他为南都留守、南昌尹。

    “竖子不足与谋”,老板窝囊,下面的人再有本事也是白搭。李煜依旧终日躲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,坐观赵匡胤平灭岭南、屯兵长江上游汉阳。

    他放弃了任何招惹宋军的行为举动,放弃了所有的军事对抗,认赵匡胤做“大哥”,替老大守着南唐这块家业,守着这头将要瘦死的“骆驼”。

    “武德”,曾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使用的第一个年号,武德年间,李渊统一了全天下,大唐拥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。

    李煜的寝宫也叫“武德殿”,住在武德殿内,却无丝毫武德之威。

    这日,武德殿内,笙箫曲悦,木笛悠扬,一朵金黄色的莲花浮于薄纱之上,徐徐绽放。花蕊之中,一位少女,娇艳而出,展开婀娜的身姿,随歌翩翩起舞,俯仰摇曳。

    一双纤细娇嫩的玉足,缠着薄如蝉翼的帛纱,仿佛仙霞初露云端,又似花容掩蔽明月。“凌波微步,罗袜生尘”,三寸金莲,轻灵妩媚,宛若朦胧月色下的嫦娥仙子,又或是瑶池归来的天外飞仙。

    李煜看得如痴如醉,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昌龄的《采莲曲》:“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。乱入池中看不见,闻歌始觉有人来。”

    李煜单独召见这位凌波少女,见她卷发、高鼻、浓眉、长睫,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,为其取名“窅娘”。

    窅娘一舞成名,成为李煜最为宠爱的宫女。她之所以身轻如燕,都是因为她有一双三寸小脚,一双缠起来的双脚,据说窅娘是第一个缠足的女人。李煜喜欢这双小脚,视它为“世间尤物”,且看李煜的《浣溪沙》:

    红日已高三丈透,金炉次第添香兽。红锦地衣随步皱。

    佳人舞点金钗溜,酒恶时拈花蕊嗅。别殿遥闻箫鼓奏。

   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,李煜的这种爱好,让缠足之风,从南唐的宫闱,迅速波及民间,波及大宋,铸就了一部中国女子长达千年的血泪史。

    缠足后的女子,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,摇摇欲倒,从而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。正是这种“可怜的感觉”,膨胀了官僚士大夫们的自身优越感,从而滋生出其“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密。”

    女子因脚太小行动不便,成了进进出出均要他人抱的“抱小姐”,士大夫阶层皆以能娶一个“三寸金莲”的女子为傲。有些士大夫文人简直可说是成了“拜足狂”、“金莲癖”。宴席上,常用女子的金莲小鞋盛上酒喝,称之为“金莲杯”。

    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,不论贫富贵贱,女子们纷纷缠足,缠足一直向纤小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“小脚一双,眼泪一缸”,女子缠足是要蒙受极大痛苦的。如果女子不缠足,哪怕你是马皇后,也会被耻笑为“马大脚”。

    就在李煜沉迷在窅娘金莲舞的时候,大宋天子赵匡胤还在为他的一统天下做着进一步的规划。

    林仁肇的奏本,李煜没有听进去,这些话传到赵匡胤的耳朵里,确把他吓了一跳。他知道,像林仁肇这样有勇有谋的南唐大将,必将成为大宋的心腹之患,必须除之而后快!如何除掉这员敌国大将呢?赵匡胤又拿出了他一贯的伎俩,行使“反间计”,他要借刀杀人,让李煜自毁长城。

    赵匡胤立即派人潜到南昌,贿赂林仁肇的随从,得到一副林仁肇的画像,悬挂在自己的别室中。一切准备停当,但等“蒋干”的到来。

    据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记载:一天,赵匡胤在召见南唐使者时,突然对着一幅人物画像说道:“这个人你们可认识吗?”

    使者回答道:“认识,此乃江南大将林仁肇。”

    赵匡胤继续说道:“没错,他就是林仁肇。但是这个人马上就要投降了,以此画像为信物。”说完,赵匡胤指着远处的一处豪宅道:“那里就是朕赐给林仁肇的居所。”

    此时,南唐执掌兵权的皇甫继勋、朱全赟,也非常忌惮林仁肇的雄才大略,正在找理由想整治林仁肇,朝贡的使者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皇甫继勋。

    得知这个劲爆的消息后,皇甫继勋立刻添油加醋报给了李煜,李煜大怒,不问青红皂白,立刻派人给林仁肇送去一壶鸩酒,可怜的南唐擎天白玉柱,架海紫金梁,江南林虎子林仁肇,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冤死鬼。

    一代名将,没有马革裹尸,反而因为一个小儿科式的计谋,背着“不忠不孝”的罪名,死在昏君之手,真是可叹、可惜、可悲!

    光政院辅政陈乔常说,“若使林仁肇在外带兵,我陈乔在中央掌握朝政,那么我国虽国土狭小,宋国也难以图谋。”听闻林仁肇的死讯,陈乔禁不住叹道:“国家到了如此地步,还要杀害忠臣,真不知道我最终会死在什么地方!”

    杀掉林仁肇,李煜等于自断命根,自我放血,自毁基业。这撑天的柱子都拆除了,南唐的大厦已成倾覆之势,又拿什么跟大宋斗呢!

    赵匡胤兵不血刃,除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,南唐,复何惧哉!

    开宝七年(974)李煜上书奏请赵匡胤放其弟李从善回国,赵匡胤不准。

    赵匡胤不会因为李煜的讨好,就停止自己统一天下的脚步,九月,他终于准备动手了,在他的一声号令下,六路虎狼之师,立即杀奔南唐而来。

    大军奔袭在出征的路上,赵匡胤还有一个难题未解决,讨伐南唐,他还需要找一个借口,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,传给QQ/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